- 中國的水利奇觀(圖)
- 本站編輯:淳安縣水利水電建設有限公司發布日期:2017-03-23 10:52 瀏覽次數:


干旱地區利用水平隧洞導引地下潛流,實現地表自流灌溉的暗渠工程。世界上最早的坎兒井出現在亞美尼亞。中國的坎兒井主要分布在新疆的吐魯番和哈密地區。當地氣候干燥,夏季高山積雪融水滲入戈壁,形成較豐富的地下水潛流,可以利用。新疆坎兒井的起源目前主要有三種說法:①由西漢時關中的井渠演變而成;②當地各族人民因地制宜的創造;③導源于波斯,由中亞傳入。
坎兒井一般順地面坡度布置,分豎井和暗渠兩部分。暗渠首段是集水部分,中間是輸水部分,出地面后有一段明渠和一些附屬工程。開挖時先打一眼豎井,稱定位井。發現地下水后沿擬定渠線向上下游分別開挖豎井,作為水平暗渠定位、出渣、通風和日后維修孔道。豎井間距大致與豎井深度成一定比例。暗渠長度從幾公里到20km。用暗渠輸水在干旱地區可以大大減少蒸發量。暗渠在下游出口(稱龍口)接明渠,一般還引入蓄水池(稱澇壩)中,以調節灌溉水量。一條坎兒井灌田數十畝至數百畝不等,一般都由個人經營。據《清史稿》等資料記載:吐魯番地區坎兒井19世紀中葉僅有30余處;清道光二十五年(1845)后,增加60余處;光緒六年(1880)左宗棠入新疆又發展增開185處 民國時吐魯番、鄯善、庫車、托克遜、哈密等地已發展至1000余條,以吐魯番最多。據20世紀50年代估計,新疆坎兒井在1600條以上,總長度不少于5000km。
- 上一篇:中國水資源的基本特點
- 下一篇:中國水利概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