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中國重點水利工程概況
- 本站編輯:淳安縣水利水電建設有限公司發布日期:2017-03-23 10:54 瀏覽次數:
重點工程是水利工程建設的支柱,在水利事業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。一大批重點水利工程的建設,在除害興利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,有力地保證了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。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,大江大河治理和開發步伐明顯加快,三峽、小浪底、治淮、治太等一大批重點工程相繼開工建設,掀起了水利工程建設的新高潮。
1、防洪工程。
建國以來,黃河下游先后3次加高培厚堤防,大堤普遍加高2至6m,開展了放淤固堤、河道整治;建立了北金堤和東平湖滯洪區;隨著國家重點建設項目三門峽水利樞紐、伊河陸渾水庫和洛河故縣水庫先后建成投產,標志著以防洪為主,兼具灌溉、發電、城市供水的治黃骨干工程發揮全面的綜合效益。
長江修建了丹江口、柘溪、陳村、漳河等大型水庫,對中下游堤防進行了全面整修和加固,重點加高加固了荊江大堤、同馬無為大堤、武漢市堤防,興建了荊江、杜家臺等分洪工程。
修建重要堤防工程:黃河下游的黃河大堤、長江的荊江大堤和同馬無為大堤、漢江的漢江大堤、淮河的淮北大堤和洪澤湖大堤、珠江的北江大堤、海河的永定河大堤等。
修建大型蓄滯洪區:黃河的北金堤滯洪區、長江的荊江分洪區、淮河的蒙洼蓄洪區、永定河的小清河分洪區等。
2、農田水利建設。
建國初期,主要對四川都江堰灌區、陜西秦川老灌區、黃河河套灌區等進行了改、擴建。1958年開始修建安徽省淠史杭灌區,渠系還具有通航、發電、供水等效益。黃河上游自60年代以來,修建了一批高揚程提灌站,有的揚程高達400-600m,如甘肅景泰川、寧夏固海揚水、陜西東雷抽黃等。
3、調水工程。
為解決水資源分布與城鄉工農業生產需求上的矛盾,修建了許多跨流域或長距離的調水工程。60年代我國先后修建了京密引水渠工程,向深圳、香港供水的東深供水一期工程,向廈門供水的北溪引水工程等;80年代建成長234km的引灤入津、入唐工程,珠海磨刀門向澳門供水工程,長290km的引碧入連工程,引青濟秦工程,引黃濟青工程;90年代建成東深供水三期工程,引黃入衛工程等。
在建的大型調水、引水工程有甘肅引大入秦、山西萬家寨引黃、江蘇泰州引江河、新疆引額濟克、四川武都引水、寧夏扶貧揚黃、陜西東雷抽黃和黑河引水等工程。
4、水力發電工程。
水電建設,50年代開工興建了新安江(662.5MW)、三門峽(400MW);60年代興建了新豐江(292.5MW)、柘溪(447.5MW)、鹽鍋峽(352MW)、丹江口(900MW)、劉家峽(1225MW)等水電站;70年代興建了龔嘴(700MW)、鳳灘(400MW)、烏江渡(630MW)、葛洲壩(2715MW)等;80年代興建了大化(400MW)、白山(一期900MW、二期1500MW)、龍羊峽(1280MW)、東江(500MW)、魯布革(600MW)等。
進入90年代,水電建設進入高潮,開工興建了三峽(18200MW)、二灘(3300MW)、小浪底(1800MW)、李家峽(2000MW)、水口(1400MW)、天生橋二級(初期880MW、后期1320MW)、天生橋一級(1200MW)、漫灣(一期1250MW、二期1500MW )、五強溪(1200MW)、隔河巖(1200MW)、巖灘(1210MW)、萬家寨(1080MW)等工程。
- 上一篇:中國水利世界之最
- 下一篇:中國水資源的基本特點